2018年6月30日星期六

新加坡彩虹巷-哈芝巷 (Haji Lane)

2018 April 07 星期六

哈芝巷

哈芝巷

好日不出门, 今天按排好出门走走就正巧雨天。 我和友人逛了充满色彩的小印度, 接下来我们就要到另一个也是色彩缤纷的地方, 有新加坡彩虹巷之称的哈芝巷。 哈芝巷就在武吉士 (Bugis) 地铁站附近, 也靠近甘榜格南 (Kampung Glam)。

哈芝巷
哈芝巷

虽然还下这毛毛雨, 但我们还是兴致颇颇的到来。 当我们到哈芝巷时发现到原来也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 风雨无阻的到来。

哈芝巷
哈芝巷

不要以为以哈芝, 马来语 Haji 取名的街区就是保守的地方, 其实刚相反, 这里却是时尚迷人的街区, 还有无数的酒吧和咖啡馆。

哈芝巷
哈芝巷

哈芝 (马来语: Haji), 原意为 [巡礼人] 或 [朝觐者], 是伊斯兰文化中, 给予曾经前往阿拉伯的天方 (即回教圣地麦加) 进行朝觐, 并按规定完成朝觐功课之男女穆斯林的尊称。

哈芝巷
哈芝巷

我和友人从美芝路的哈芝巷走进去, 才开始走就看到好大的一幅壁画。 店屋旁的整幅墙都满满壁画, 正的没有点无色彩的空间, 颜色也很鲜明。 当然这样好的景点就很多人看 ‘打卡’, 我和友人也不例外。

哈芝巷
哈芝巷

哈芝巷就是一条小巷,两排店屋前有条小马路,宽度大概够一辆汽车行驶。 我和友人两就往前继续走去, 看到店屋都很特别的设计, 就连有些店名也用很创意的命名。

哈芝巷
哈芝巷

哈芝巷的每一间店和店面都有各别装璜和靓丽的色彩, 就连楼梯的梯级也被增添色彩文化设计, 所以如果要每间店拍些照片都应该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走完整条哈芝巷。 可惜我们今天撑雨伞到来, 有点末刹美景, 但就下着雨, 我们也就无奈。

哈芝巷
哈芝巷

这里有酒吧, 餐厅, 咖啡馆, 还有卖着文青创意的产品, 如服装, 背包, 精品, 文具等等。 所以哈芝巷真的是文创爱好者的好去处。 有些店大胆创意的设计, 就显得非常特出。 总而言之, 这条小街就是色彩缤纷, 五颜六色, 难怪有新加坡 ‘彩虹街’ 之称。

哈芝巷
哈芝巷

到达方式: 地铁 - 武吉士站和尼诺大道站
                   巴士 - 48号, 100号, 961号, 980号

哈芝巷
哈芝巷

GPS: 1.3011503,103.8587904
哈芝巷


2018年6月27日星期三

芥兰罐头猪肉

烹饪乐之芥兰罐头猪肉



这是一道有菜又有肉的菜肴, 也是到简单煮, 味道好的菜肴。

材料:
1. 芥兰

2. 罐头猪肉


















步骤:
1. 清洗芥兰, 然后切段。

2. 开罐头, 把罐里的猪肉倒在锅里。



3. 煮软猪肉, 然后把猪肉压成小块。


4. 把步骤1准备好的菜放进锅里炒。


5. 菜炒到软了就可以上盘了。


6. 享用菜肴 (嘻嘻)。

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

色彩缤纷的小印度

2018 April 07 星期六

陈东龄故居

说到新加坡的小印度, 我就会连想起新加坡的陆路交通局, 因为陆路交通局部门的办公室就是在小印度。 每次去小印度的目的就是要到陆路交通局。 虽然我在新加坡生活已有好几年了, 说实话, 我真的没有去过新加坡的小印度, 因为就觉得那边也没有什么特别。 其实小印度是一个新旧融汇的场所, 古老的手艺与现代行当在此交相辉映。

陈东龄故居

就在前几天, 看到面子书有人介绍小印度的景点, 有栋五颜六色的房子 - 陈东龄故居, 很漂亮, 拍照也很好看的。 于是就约友人这星期六一起去小印度探索。

陈东龄故居

一早出门就遇到雨天, 但我们还是没有除消我们的行程。 从小印度地铁站出来, 还下这毛毛雨, 我和友人就打伞往前走。 路上没有特别的拥挤, 也许是下雨的原因。 沿着加宝路步行而到, 不远处看到五颜六色的那栋屋子 - 陈东龄故居, 很吸引人。 我和友人就开始从每个角度拍照, 看看照片的效果, 有点美中不足的。 因为少了蓝天白云的衬托, 屋子的色彩没有很鲜明。 这屋子还有精致的雕琢, 木门窗及柱梁都有浓浓中国风的雕琢, 真的充满色彩和文化融合的美感。

陈东龄故居

陈东龄故居

这栋房子真的是游人 “打卡” 的好地方, 老实说这没有特别的东西看, 但是就单单拍摄这房子几个角度的照片都可以拍半小时。 但有点可惜是, 今天是阴天和雨天, 所以拍摄的照片就欠点光彩的, 也少了蓝天白云的背景。 陈东龄故居的附近的店都是印度餐馆, 在卖着手捉饭, 嗅到香喷喷的咖哩, 肚子都饿了。

小印度

陈东龄故居

这所房子建于1900年, 最初是一位叫陈东龄的华人富商为他的妻子修建的店屋式别墅, 现在称为 “陈东龄故居” (Former House of Tan Teng Niah), 1991年还获得过新加坡建筑师协会奖。 陈东龄, 华人, 早年以糕饼业发迹, 后来在实龙岗路这里转投糖厂。 作为小印度 “硕果仅存” 的中式别墅, 它的存在表明, 尽管这里曾是印族人占主流并从事牛只买卖的区域, 华人也曾在这里经营小型家庭作坊。

小印度
陈东龄故居

在这里拍个够后, 就到下一个景点, 当然来小印度不是只来看彩色屋吧了。 我和友人就到竹脚中心 (Tekka Centre), 路途经过一幅几只水牛的壁画。 这几只水牛画都很活跃, 有的在骑脚车, 有的在跑步, 全部都有不一样的颜色。 心想这水牛壁画出现在小印度, 应该是要提示这区的历史文化, 记得旧同事告诉我, 小印度这区以前都是印度人的牛棚, 也就所谓的 Kandang Kerbau。 就连在附近的竹脚妇幼医院也被当地文化影响, 而命名为 KK Hopsital。Kandang Kerbau 区的医院, 简称为 KK Hopsital。

竹脚中心

竹脚巴刹于1915年落成开业, 并以售卖新鲜肉类著称。 这是一个所有族群都喜欢光顾的市场, 因此素有 “平民巴刹” 的美誉。 1981年, 这座巴刹因迁址重建而搬到目前所在的地点, 并改名为 “竹脚中心”, 当时的英文名是 “Zhujiao Centre”。 2000年, 其英文名改为 “Tekka Centre”。

竹脚中心

竹脚中心

竹脚中心一楼都是小店铺, 很多印度人在经营的店。 走进中心里面, 也就是上层楼是竹脚巴刹 (菜市) 和食物小贩中心。 我们来到时已经是中午, 所以巴刹的摊口很多都收档了。 这里有点拥挤, 环境有点狭窄, 我们没有在巴刹逗留很久,只是和立体画拍拍照就走了。

竹脚中心

竹脚中心是文化遗产的建筑物, 很值得参观, 可惜我们遇到雨天才来, 到处都湿答答的,所以下次可以选好日子再来观光。

竹脚中心

陈东龄故居
House of Tan Teng Niah
37 Kerbau Road, Singapore 219168

竹脚中心
Tekka Centre
665 Buffalo Road, Singapore 210665

2018年6月4日星期一

峇都茅 - 郑和三保公庙

2018 February 17 星期六

三保公庙

说到 ‘郑和三宝庙’ 大家都会想到马六甲的三宝山, 其实在槟城的峇都茅也有一间郑和三保公庙, 建于1993年。 三保公庙, 又称为三保公脚印寺, 意思指 “三个宝石的宫殿”。 为了纪念石碑上的大脚印, 它是从一间简单的祭坛而建成的, 至今已有一个世纪多的历史。

三保公庙
公元1405-1433,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奉皇命七下西洋。 率员二万七千八百,庞大船队二百四十多艘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出使三十多个地方国家; 串连诸国贸易文化交流, 是为着名人类伟大航海历史 - 郑和下西洋。

三保公庙

当地华人都相信这个大脚印为上将郑和所属, 他乃是中国的穆斯林太监, 人称 “三保公”。根据历史, 郑和是一位15世纪的探险家, 他领导了一支庞大的海上探险团队于1405至1433年之间七次南下印度洋与南中国海。 与此同时, 当地印度人却认为, 此大脚印应属神圣的哈奴曼天神, 或称猴神。 他是为了拯救印度拉玛国王的王后 “席妲”, 跨过印度洋时所留下的, 如同拉玛雅娜史诗里所描述的景况。

三保公庙

然而, 本地的马来人相信他们称之为 “Tapak Gedembai” 的大脚印, 是属于一个可怕巨人 “Sang Gedembai” 的。 据说, 有一天当地有位村民正砍伐木材时, 有一块木头飞高到足以击中巨人的眼睛, 巨人在逃离时留下了这沉重的脚印, 至今仍清楚可见。 此外, 此脚印也被认为是 “Sang Gedembai” 在槟岛留下的四大脚印之一, 其余的三个被发现在峇六拜, 阿曼岛和木蔻山。

三保公庙

这庙面向大海, 还可以看到槟城第二大桥。 峇都茅的三保庙是以郑和大人的脚印而闻名。 这庙在所在位置有点隐秘, 如果不是住在当地的亲戚告诉我们, 真的不知道那边有间庙。 这庙就在 Southbay 公寓旁边, 庙也就在小渔村旁。 据说这间三保公庙当时吸引了该村的华裔渔民每天在出海前, 都会来到这神圣的庙祈求平安出海。

三保公脚印

大年初二下午我们来到这, 庙里不多人。 我们先在庙的庭院走走, 旁边有个小花园, 还有人造的小瀑布, 一边绿油油的庭院, 还有郑和的塑像。 我们也没在外面走太久, 因为太阳高挂。 我们就到庙里去拜拜。

三保公脚印

这庙不大,小小简简单单的,但庙里还有另一尊郑和大人也就是有些人称为三保公的塑像, 有烟火供奉。 庙中央地面还有口像小井的圈, 里面有当年三保公下南洋留在峇都茅的脚印。 也因此这庙就建在这里, 供奉着三保公。

三保公庙

小井口里的三保公脚印蛮清晰的,这大脚印长0.85米 (或33英寸), 它的起源至今仍是个谜。 有些人还投钱币下小井口里, 应该是许愿钱币吧。

三保公庙

真的不来不知道,原来槟城峇都茅有着这样一件民间传闻三保公足迹的庙。 虽然说庙宇简单, 但是却有着纪念郑和下南洋曾到过这地方-巴都茅的记录, 很有历史记载的一间庙宇。

三保公庙
GPS: 5.28499,100.29051